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周宏灏院士简介---湘雅新闻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07/9/21 0:00:00

周宏灏院士简介---湘雅新闻


 


  周宏灏,男,汉族,1939529日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国家精品课程药理学负责人。现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和遗传药理研究所所长、临床药理国家培训中心和药品临床研究国家培训中心主任,国际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会创始成员(Founding Member),国际药物代谢学会理事(Councillor)、泛太平洋地区国家临床遗传药理学学会执委、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南省药学会理事长、湖南省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r J Clin Pharmacol”、“Current Pharmacogenomics”、“Asian J Durg Metab & Pharmacokin”、“Acta Pharmacol Sin”等国际杂志编委。历任湖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主任、遗传药理学研究所所长、基础与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并兼任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顾问)。连续8年任美国默沙东(Merck)国际临床药理奖学金评委(6位之一)。

  周宏灏教授1962年自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任内科医生,1976年起开始从事临床药理学和遗传药理学教学和研究。1984年至1991年先后获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Merck国际临床药理学奖学金在香港大学和美国Vanderbilt大学进行临床药理学研究。1991年回国后,连续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三项美国医学研究基金项目。创建了我国第一所遗传药理学研究所,在国内首次为研究生开设了遗传药理学课程,主编和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遗传药理学》研究生教材和“遗传药理学”中、英文(Pharmacogenetics: from molecular to clinical)两部专著。培养了一百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造就了一支遗传药理学研究队伍。在包括“New Eng J Med”在内的国际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10多篇,被引用1700余次。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4项,2003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他是我国遗传药理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在国际医药学界享有较高声誉。先后20余次被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作大会专题报告或会议主席,并被斯坦福等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埃及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十多家大学邀请作学术报告。他的工作使我国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周宏灏教授的主要科学贡献是发现和阐明了遗传因素引起药物种族和个体差异的若干现象和机制及其规律,建立了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并启动了以遗传药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量体裁衣” 个体化药物治疗。

  19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实验证据科学地证实了临床观察到的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并系统地阐明了机制;根据大量研究在2000年代初提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遗传机制是基因变异频率差异的理论。他的工作推动了全球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促使世界各国医生根据种族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也使新药开发和各国药政管理开始重视种族因素并制定相关政策。他的这部分工作获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专题评论,被国际同行誉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经典研究”和“遗传药理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并导致美国FDAICH和我国相继规定新药临床试验和国外药品注册需考虑种族因素。

  从1980年代末起,他首先陆续报道了一些重要的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在中国人中的基因多态性,包括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中的2C191A23A42E12A6HNMT,转运体中的MDROATPc以及b受体和AT1受体。发现不同民族的药物代谢酶活性差异和表型与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在这期间发现和克隆了一个药物代谢酶的突变等位基因,成为我国克隆的第一个有功能意义的药物代谢酶突变等位基因。这些发现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药理学数据,有助于在我国各民族中安全有效用药、早期预防与基因型相关的易感疾病。

  1990年代中期,周宏灏教授第一个发现和报道了药物代谢酶(CYP2C19)功能和突变等位基因拷贝数相关,证实了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效应理论,并以美芬妥因、奥美拉唑、地西泮多种药物的代谢均具基因剂量效应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理论具有普遍意义。为临床提供了根据基因型实行个体化用药的规律性依据。

  他的其他科学贡献还包括首先研究和报道了药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的诱导与表型多态性和基因多态性相关。阐明了遗传和环境因素 (药物) 在药物代谢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查明了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在10种常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提示这些药物的临床效应和毒副作用与这些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依据。发现药物相互作用有基因型依赖性,使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入到分子遗传学水平,提示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时应考虑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证明中药能抑制/诱导具有基因多态性的酶活性,为研究中药和其他药物合用时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参考。

  周宏灏教授还带领他的队伍研究开发了有知识产权的、有产业化前景的我国第一张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建立了我国首家根据基因型用药的“湖南省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中心”,在我国率先启动了基因导向个体化药物治疗。

  2005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

 

 文章来源:湘雅医学院http://www.xysm.csu.edu.cn/news/20070829/1081.html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