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86)731 84805380

传真:(86)731 82354476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联系我们

开创“因人用药”治疗新时代---长沙晚报

作者: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05/12/6 0:00:00

周宏灏院士正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对于同一种药物,有的人服用效果很好,有的人却根本没有作用,甚至还会中毒,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看似平常的疑问,却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教授潜心钻研了20余年。从质疑“体重决定用药剂量”开始,周宏灏一步步对人类用药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进行解密,终于在世界上开创了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新时代,并以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14日,在周宏灏教授实验室,记者采访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国家对我们这个科研团队成绩的肯定!”   

  周宏灏说,走进遗传药理学研究领域纯属偶然。1983年,他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每周有半天时间看高血压门诊。他发现同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国人和英国人需要的药物剂量却不同,有的药英国人的剂量甚至是中国人的2到8倍。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解释是中国人的体重比英国人轻,因为“体重论”是当时已被国际医学界广泛认同的“真理”。但周宏灏开始怀疑:“体重差距不可能有2到8倍这么大啊!会不会有一个规律性的因素或者机制引起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呢?”他决定以此作为课题,探索其中的奥秘。   

  两年后,周宏灏到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进行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经过几年攻关,他科学地证实黄种人和白种人对药物代谢和敏感性均有显著差异,并最终系统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机制。这一研究在国际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国际同行誉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经典研究”,并导致美国等国家相继规定新药临床试验和国外药品注册需要考虑种族因素。   

  1991年,周宏灏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了湖南医科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他把研究方向扩大到民族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研究。在证实了药物反应差异确实存在后,周宏灏便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和他的学生们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新疆、内蒙等地,采集了4000多人用药后样品。继而,周宏灏用现代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和机理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不仅世界各种族用药后的反应有差异,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药物反应也不同,个体之间也因基因的变异也会不相同。   

  这一发现把人类科学用药提高到全新阶段,长期以来,对患同一种病患者的治疗,除了有成人和儿童之分外,往往开的药量是完全一样。而周宏灏的发现,为根据各人基因特点“因人用药”提供了全新的依据。这项成果被国际同行誉为遗传药理学里程碑式的研究,开创了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新时代。   

  理论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推进临床实际。周宏灏告诉记者,现在他和团队已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首张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它可以直接检测药物代谢酶和受体的基因变异。只要在用药之前找到这些有意义的基因变异,就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来选择所用药物。目前这一成果已列入湖南省重大专项,并落户浏阳生物医药园,明年有望投产。此外,国内首家基于药物相关基因用药的个体化用药咨询指导中心,今年初也在湘雅三医院建成,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基因实行“量体裁衣”式用药。1000多位病人的试用结果表明,这一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疗效,并降低用药费用。“当选院士是我的新起点,我仍将孜孜以求,造福人类健康。”周宏灏说。 

  “同样是高血压病人,甲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其中有的药物可能对乙病人根本不必要,甚至有副作用;甲病人可能需要服用大剂量,而乙病人服用小剂量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我就是要寻找每一个病人用药剂量不同的机理,并用之指导临床。”13日,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南大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周宏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他穷其一生研究的“遗传药理学研究”作了这样的诠释。   

  据周宏灏介绍,全世界每年死亡的患者中,有1/3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条件安全科学地用药。周宏灏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无效用药和过度用药,使患者能用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治疗。 

 

  质疑“体重决定用药剂量” 

  1983年,时为湖南医科大学讲师的周宏灏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每周还有半天时间看高血压门诊。他发现同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英国人用药的剂量要比中国人大得多。其中一种叫心得安的药,英国人的剂量是中国人的2~8倍。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传统的解释是“中国人的体重比英国人轻”,很多教科书上的说法也大同小异。周宏灏产生了怀疑:体重的差距不可能有2~8倍啊! 

  提出了种族用药差异的假说后,1985年,周宏灏遇到了一个机会,他得到了国际临床药理奖学金(每年全世界只有4人获得),之后选择到美国临床药理学研究方面最具权威的学府———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进行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在这里,他证实了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进而深入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遗传本质和分子机制。 

  这一研究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一项“震动式”的研究。1989年,年届半百的周宏灏坐上了范德比尔特大学的“金椅子”,成为至今惟一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发现个体用药差异“个体化用药差异的发现,比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发现更有价值。”周宏灏这样介绍他回国后的研究成果。 

  在周宏灏的书柜上,56个身着各民族彩色服装的木头娃娃特别显眼。周宏灏告诉记者,1991年回国后,他继续深入开展遗传药理学的研究,并将该研究从种族推向个体这个更高领域。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多次到国内各地调查研究。他和他的学生们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采集了4000多人用药后的样品。 

  周宏灏用现代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和机理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不仅世界各种族用药后的反应有差异,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药物反应也不同;个体之间因基因的变异也会不相同。长期以来,对同一种病患者的治疗,除了有成人和儿童之分外,往往开的药量完全一样。周宏灏的这一发现把人类科学用药提高到全新阶段,为根据个人基因特点“因人用药,量体裁衣”提供了全新的依据。这项成果被《科学时报》列为1994年“我国医学科技占世界之首9项成果”之一,国际同行誉为遗传药理学里程碑式的研究。 

 

  首创基因导向个性化治疗 

  “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百姓受益。”今年初,周宏灏与湘雅三医院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个体化用药咨询指导中心,正式接受病人咨询,并已为1000多名高血压病人做了检测。通过寻找病人的突变基因,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实行“量体裁衣”式的用药。周宏灏表示,虽然这不是用药的惟一依据,也不可能将药物定量到十分精确,“但它至少能帮助医生调整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或无效用药,从而做到尽可能合理用药。” 

  据悉,周宏灏还开发了个体用药基因芯片,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遗传特征,应用不同的药物,为病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治疗模式。其中,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诊断芯片已经开始筹备产业化,有望明年投产,届时将让占中国人口1/10的高血压人群受益。之后,他们还将扩展到肺炎、精神病、癌症等更多病种。他强调,基因芯片投入临床使用后,将有效减轻病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病人的花费。 

 

  每天坚持洗冷水澡 

  “能够获得院士的称号是国家对我工作的承认与肯定,也是我工作的一个新起点,我将更多更深更广地开展遗传药理学领域的研究。”昨日,在获知自己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后,周宏灏高兴地表示。 

  “执著和坚韧是成功的敲门砖。”周宏灏这样勉励自己,也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作为初入科学殿堂的青年,要使自己瞄准一个目标,长时间地、始终不渝地去探索科学奥秘。要懂得对学问的追求不能急功近利,尤其不能为评比、鉴定、提级、晋升而强迫自己搞一些所谓‘短、平、快’的研究。” 

  如何能在66岁依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周宏灏“得意”地告诉记者,这归功于日常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他告诉记者,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冲个冷水澡,数十年来不论寒暑从不间断。


分享:
关键字:
下载专区

湘ICP备09002748号 Copyright 2007-2017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创研科技

地址:湖南长沙湘雅路110号,湘雅医学院北院原图书馆3楼 电话:(86)731 84805380,传真:(86)731 82354476